1、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,是山西省集中反映晋中地区民俗事象的博物馆,也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筑。
2、乔家是典型的浸淫了传统文化的家族,从排辈起名到家规经商,无一不显示出儒家思想的要义。比如各户的堂名,“在中堂”取”中庸之道,不偏不倚,执两端而用“之意,德兴堂取自“长发其祥,唯有德者居之”,宁守堂取自“宁静致远,取信守约”,等等,这都给了乔家的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。
3、乔家从发迹到衰落,一共传了7世。
4、乔贵发是乔氏家族的发家始祖,原系一贫苦农民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,白手起家,离乡背井在内蒙古一家当铺当伙计,十余年后,多少有点积蓄,便转到包头开了一个草料铺,并经营豆腐、豆芽、烧饼、切面以及零星杂货,并无商号牌子。乾隆二十年农业丰收,粮价低落,便大量买进黄豆,准备做豆腐,恰该年豆价骤涨,他们卖豆盈利更多,便挂出了“广盛公”的牌子。诚信经营经商屡屡出奇制胜,幼年的生活经历,锻炼了他坚毅的品格,也为他的成就奠定了基础。
5、乔全美在“广盛公”字号下增开了钱铺、当铺、估衣铺等,并与秦家合伙把“广盛公”改组为“复盛公”,此后,乔家不断设立“复”字号,逐渐雄居包头市场。
6、乔致庸少年时因兄长变故,弃学从商,乔致庸活到89岁,创造了乔家的鼎盛时期,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。乔致庸当家后,为光大门庭,继续大兴土木,修建乔家大院。乔致庸治家很严。其家规有:一不准吸毒,二不准纳妾,三不准虐仆,四不准赌博,五不准冶游,六不准酗酒。这些家规既杜绝了祸起萧墙的根由,又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证。
7、乔映霞为人精明强干,敢作敢为,思想激进。深受家风祖规熏陶,主持乔家以来,事业心强,治家严谨。在他的努力下,乔家大业蒸蒸日上,达到了鼎盛。乔映霞思想比较开明,曾率先剪辫子,动员家族妇女解除缠足陋习,又任过区长、禁烟主任,到了事业的顶峰。
8、光绪年间,外国资本进入,加上户部也成立官商银行,民间票号受到了严重的冲击。乔家的生意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缓慢下滑。军阀混战,日本军队侵占包头,又霸占了复盛公在包头的钱庄、当铺,在众多打击之下,乔家从此一蹶不振。乔映霞有两个儿子,乔铁汉和乔铁民,1950年,在公私合营的大潮当中,复字号最后就是由乔铁汉代表乔家出面,由乔铁民及其堂弟乔子珍来包头办理结束的,乔家与百年复字号从此脱离关系。
9、昆曲表演艺术家,1943年在天津乔家的大德通票号里出生,与乔致庸长孙乔映霞共同生活十余年,15岁入梨园,退休前曾是现北京北方昆曲剧院的花旦演员,至今仍在从事昆曲教育行业。
猜你喜欢
点击排行



-
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
1、“天高地阔地吃起来”在《乡下人家》一文中指,夏天,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,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,会感到很舒适很爽。2、联系上下文理解,“天高地阔”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: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,或说话毫无拘束,漫无边际。二是运用夸张,形容吃饭的场地大,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,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。...
-
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
1、第四章: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,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,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,从此,他得了“骆驼祥子”的绰号。祥子病好以后,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。他用2.2元打扮了自己:剃了头,换了衣服鞋子,吃了一顿饱饭,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。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。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,开过赌场,买卖过人口,放过阎王债;前清时候打过群架,抢过良家妇女,...
-
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
1、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,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,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。2、烟花像仙女撒花,像火焰争锋,又像彩蝶飞舞。3、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,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,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。4、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,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,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。5、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,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,又像夜空里的繁星。6、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,...
-
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
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。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,他本是炼丹的,后来开始炼制火器,由于屡建奇功,被朱元璋封赏“万户”。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,被称为“世界航天第一人”。在晚年的时候,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,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。自己则坐在椅子上,手上拿着大风筝。想利用火箭的推力,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。但不幸,火箭爆炸。为此,陶成道也成为了...
-
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
1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: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。2、这句话摘自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·第六节》,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,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,人见孺子将入于井,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,这是人之常情,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