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“几十里山路,换来棠佳阁的藏书,真是太值了”
毛泽东年幼时酷爱读书,14岁的时候,他已经把家乡韶山能借到的书都读过了。一天,毛泽东正在地里干活,有个过路人来找水喝,随口说棠佳阁的藏书很多。毛泽东一听,忙问棠佳阁有多远。
过路人说:“远着哪!要走30里山路,山林中有野兽伤人,你可别一个人走山路呀!”
然而,第二天清晨,雄鸡初啼,毛泽东就起床出了村。爬上高坡,越过山岗,向湘乡县棠佳阁的方向奔去。
中午时分,他来到棠佳阁,棠佳阁的主人见毛泽东大汗淋漓,气喘吁吁,很是奇怪,一问才知是远道前来借书的。主人深为感动,立即把《盛世危言》和《新民丛报》借给毛泽东。《新民丛报》上载有梁启超的文章,倡导欧美民主思想;《盛世危言》提出中国富强之道是改革政治、发展工业、提高文化水平等,这使毛泽东开始接触到新的思想。
读完这些书,毛泽东又去借新书。几年中,他几乎读完了棠佳阁的全部藏书。主人钦佩地说:“你真是个了不起的人!我一生读了这么多典籍,你却只用几年。你这几年顶得上我几十年的工夫啊!只是路途遥远,实在辛苦。”毛泽东说道:“几十里山路,换来棠佳阁的藏书,真是太值了。”
毛泽东的一生读书未断,甚至在战争年代,乃至极其艰苦的长征岁月里,都没有过间断。
在中央苏区时,萧劲光收集到《战役问题》《战斗条令》两本书,几次轻装,都没有舍得丢掉,一直背到延安。一次,贺子珍到萧劲光家串门,看到萧劲光保存着几本军事书籍,回去告诉了毛泽东。第二天,毛泽东就踱着方步,走到萧劲光的窑洞,神秘地说,“听说你这里藏了‘宝贝’,给我看看怎么样?”当萧劲光知道毛泽东要借那两本书,有点不情愿。毛泽东说,借去看看,一定还你。萧劲光晚年回忆此事,风趣地说,当时实在小气,感到好笑。
2、“为了看书,淋点雨、走点路根本不算什么”
1960年8月的一天,一早就下着大雨,来北戴河图书室借书的人不多,图书管理员小王坐在空荡荡的图书室里。
电话铃响了,打电话的人要借一本世界地图和几本书,说是要研究一个问题。小王抱歉地告诉他:“这几本书按照规定不能外借,您如果需要,可以到图书室来看。”
对方只好把电话挂上。这时,窗外的雨又下大了,“不会有人来借书了吧?”小王想着。
忽然,图书室的门被推开了,一个人带着风声雨水走进了图书室。他手里的雨伞流着水,挽起的裤脚也已经湿透。他把雨伞放到墙边,微笑着向小王走来,请小王把世界地图和几本参考书借给他看。当小王把书捧给这位同志的时候,她发现:居然是周总理!
周恩来朝她微笑地点点头。她喃喃地说:“总理,真对不起。我不知道是您要借这些书,我应该给您送去,不该让您在大雨里跑来借书,耽误您宝贵的时间。”
“哎,小同志,你把书管得很好嘛!”周恩来笑着回答她:“有一套制度,这样很好。没有章程制度办不好事,而且为了看书,淋点雨、走点路根本不算什么。”周恩来说完,就拿起书坐在桌边认真地查阅起来。
邓小平也很喜欢看历史地理方面的图书。出门必带两本地图册,一本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》,一本是《世界地图》,到每个地方都要打开地图知道自己的方位。
3、“别看我是个粗人,我可知道‘孔夫子’的用处”
彭德怀元帅性格刚烈,作战勇猛,被毛泽东誉为党内的“猛张飞”。其实,彭德怀也是一个嗜书如命的人。他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:“别看我是个粗人,我可知道‘孔夫子’的用处。”这里的“孔夫子”,就是书籍的代名词。
彭德怀早年虽上过一段私塾,但不久就因贫困辍学。他13岁到煤窑做工,闲暇时也不忘读书,之后的几十年,更是书不离身。
井冈山时期,彭德怀有很多仗要打,但他总要随身带上搜罗到的军事和政治书籍,挤时间阅读,有时在战斗间隙也会拿出来翻翻。他曾对通信员张洪远说:“没有文化干什么都难,等于睁眼瞎。我们天天打仗,不懂的事问不到先生,只有想办法多读些书,不懂就问书本。”
不仅自己坚持挤时间读书,同时还要求大家注意学习。他常对身边的同志说:“谁看书,可找我来借,不读书怎么行?”他怕有人借书只是装装样子,曾将一些书页用饭粒轻轻粘上,当他们还书时,他总要翻看一下。如果粘住的地方掀开了,他就会点头微笑。
有一次,一位同志来还书,彭德怀发现有些地方依旧粘住,就发脾气说:“你借的书根本就没看!”那位同志心虚地争辩:“您怎么知道?”彭德怀翻到粘着的书页说:“这不是嘛,我这里有点小科学试验,你看看!”那位同志红着脸说:“我明白了,下次一定改。”彭德怀眼睛一瞪:“你知道了我的秘密,可不要只把粘住的地方翻开,还是不看哟!”
“文革”十年浩劫中,彭德怀身遭厄运,但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。他曾经对警卫参谋说:“我没有什么吩咐,就是惦记我那些书……”此后,彭德怀身陷囹圄,在狱中,他一直坚持看书,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,还常写信给侄女彭梅魁,让她代购书籍。
猜你喜欢
点击排行



-
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天高地阔的吃起来的天高地阔
1、“天高地阔地吃起来”在《乡下人家》一文中指,夏天,乡下人家喜欢把饭桌搬到室外,坐在露天这大空间里享用美味的晚餐,会感到很舒适很爽。2、联系上下文理解,“天高地阔”在这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: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,或说话毫无拘束,漫无边际。二是运用夸张,形容吃饭的场地大,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,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。...
-
骆驼祥子四到六章概括是什么 骆驼祥子四到六章内容介绍
1、第四章:祥子在回来的路上病倒,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里躺了3天,在说梦话或胡话时道出了他与3匹骆驼的关系,从此,他得了“骆驼祥子”的绰号。祥子病好以后,刻不容缓地想去打扮打扮。他用2.2元打扮了自己:剃了头,换了衣服鞋子,吃了一顿饱饭,便进城向原来租车的人和车厂走去。回了刘四爷的人和厂刘四爷是快70岁的人了。他在年轻的时候当过库兵,开过赌场,买卖过人口,放过阎王债;前清时候打过群架,抢过良家妇女,...
-
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 烟花像什么像什么又像什么如何填写
1、烟花像一朵朵五彩缤纷的鲜花绽放在夜空中,像天上的流星一闪而过,又像天上的仙女一不小心撒下的花瓣。2、烟花像仙女撒花,像火焰争锋,又像彩蝶飞舞。3、烟花像一只只五彩缤纷的萤火虫从天而降,像漫天的星星点亮夜空,又像明亮的眼睛在闪烁。4、烟花像一飞冲天的火箭那般利索,像仙女散花那般唯美,又像天上的星星那般淘气。5、烟花像划过天际的流星,像翩翩起舞的萤火虫,又像夜空里的繁星。6、烟花像飞流直下的瀑布,...
-
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谁
中国第一个牺牲的宇航员是元末时期的陶成道。在中国历史中牺牲的航天员是一位名叫陶成道的人,他本是炼丹的,后来开始炼制火器,由于屡建奇功,被朱元璋封赏“万户”。他是第一个想制造火箭飞上太空的人,被称为“世界航天第一人”。在晚年的时候,陶成道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,他将47个自制火箭绑在椅子上。自己则坐在椅子上,手上拿着大风筝。想利用火箭的推力,和风筝的力量飞上天空。但不幸,火箭爆炸。为此,陶成道也成为了...
-
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什么意思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意思
1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: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。2、这句话摘自《孟子·公孙丑章句上·第六节》,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,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,人见孺子将入于井,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,这是人之常情,所以人人心中都有仁的端倪。...